首頁
1
會員專區
2
時間銀行新聞
3
構築立體化多層次體系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4
http://www.timebank.org.tw/custom_35837.html 構築立體化多層次體系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 構築立體化多層次體系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 構築立體化多層次體系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  發佈時間: 2016-03-24 11:00:48   |  來源: 北京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老齡化程度加劇趨勢下,全部或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數量也在激增。在全社會面臨的養老服務壓力中,失能老人護理正成為難中之難。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鄭惠強遞交提案,呼籲加快構築針對失能老人長期護理的社區保障服務體系,在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施力,以應對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服務資源的稀缺。   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我國有近4000萬失能老人。近年來,隨著老齡化、少子化、空巢化趨勢加劇,老人因意外或疾病失能後,在家中去世多日後才被發現的事情,時常見諸報端。   這類現象,成為鄭惠強的提案動因。他發現,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難以承受失能老人護理之重,緊缺的養老機構資源亦漸趨不堪重負。如無法從中間地帶的社區著手,失能老人護理只會越來越難。   “失能老人護理,牽涉大量時間、精力和費用,很多家庭難以承受,需要採取多種方式予以解決。”鄭惠強説。   在這方面,社區並非沒有資源。近年來,各地已探索試行“時間銀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等措施和政策,在社區養老方面取得成效。這些措施及其背後的思路,均可從一般養老需求延伸至失能老人服務需求,並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緩解家庭和機構的養老壓力。   在此基礎上,可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建立行業監管服務、優化綜合保障體系、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等,加快構築立體化、多層次的失能老人長期護理社區服務保障體系。一方面,可以志願服務、時間銀行為重點,整合政府、社會、家庭資源,為失能老人護理構築堅實的“底部”。鄭惠強建議,早先已有試點的“時間銀行”模式,值得大力推廣。根據上海等多地社區的先期探索,“時間銀行”吸引社區志願者和愛心人士參與構建,並由社區記錄和管理,將參與者的公益服務時間存入“銀行”,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再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   另一方面,日間日常照料和夜間緊急服務相結合的長期護理模式,也廣受期待。鄭惠強建議,這套模式以白天託管為重點、半小時車程為半徑,由政府整合人口、醫療、保健、民政、志願服務、慈善機構等基礎數據,建立失能老人社區服務檔案和社區護理資源數據庫,補充配備針對失能老人特點的長期護理設施。   在夜間,則可借鑒日本、新加坡等地經驗,整合社區、家政與保健服務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呼叫中心服務機構的各類資源,形成基於大數據分析與呼叫中心服務的現代化日間常規護理與夜間緊急服務機構,開展社區日間托老、到府探視及服務、家庭病床、健康諮詢等個性化服務。  

歡迎大家報名參與時間銀行 存時間 多幫手。 「時間銀行是金錢經濟和社區經濟的橋梁」 (bridging the economy of money and economy of community)。 將時間儲存起來,存在每個人的銀行帳戶裡,所存時間是可以交換。 「時間銀行」是以工作的時間折算成交換的單位,在使用時我們稱為「時間點數」。 時間原本是不能儲存的 但現在透過時間銀行就可以儲存起來。

首頁 會員專區 > 時間銀行新聞 > 構築立體化多層次體系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

構築立體化多層次體系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 

發佈時間: 2016-03-24 11:00:48   |  來源: 北京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老齡化程度加劇趨勢下,全部或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數量也在激增。在全社會面臨的養老服務壓力中,失能老人護理正成為難中之難。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鄭惠強遞交提案,呼籲加快構築針對失能老人長期護理的社區保障服務體系,在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施力,以應對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服務資源的稀缺。

  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我國有近4000萬失能老人。近年來,隨著老齡化、少子化、空巢化趨勢加劇,老人因意外或疾病失能後,在家中去世多日後才被發現的事情,時常見諸報端。

  這類現象,成為鄭惠強的提案動因。他發現,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難以承受失能老人護理之重,緊缺的養老機構資源亦漸趨不堪重負。如無法從中間地帶的社區著手,失能老人護理只會越來越難。

  “失能老人護理,牽涉大量時間、精力和費用,很多家庭難以承受,需要採取多種方式予以解決。”鄭惠強説。

  在這方面,社區並非沒有資源。近年來,各地已探索試行“時間銀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等措施和政策,在社區養老方面取得成效。這些措施及其背後的思路,均可從一般養老需求延伸至失能老人服務需求,並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緩解家庭和機構的養老壓力。

  在此基礎上,可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建立行業監管服務、優化綜合保障體系、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等,加快構築立體化、多層次的失能老人長期護理社區服務保障體系。一方面,可以志願服務、時間銀行為重點,整合政府、社會、家庭資源,為失能老人護理構築堅實的“底部”。鄭惠強建議,早先已有試點的“時間銀行”模式,值得大力推廣。根據上海等多地社區的先期探索,“時間銀行”吸引社區志願者和愛心人士參與構建,並由社區記錄和管理,將參與者的公益服務時間存入“銀行”,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再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

  另一方面,日間日常照料和夜間緊急服務相結合的長期護理模式,也廣受期待。鄭惠強建議,這套模式以白天託管為重點、半小時車程為半徑,由政府整合人口、醫療、保健、民政、志願服務、慈善機構等基礎數據,建立失能老人社區服務檔案和社區護理資源數據庫,補充配備針對失能老人特點的長期護理設施。

  在夜間,則可借鑒日本、新加坡等地經驗,整合社區、家政與保健服務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呼叫中心服務機構的各類資源,形成基於大數據分析與呼叫中心服務的現代化日間常規護理與夜間緊急服務機構,開展社區日間托老、到府探視及服務、家庭病床、健康諮詢等個性化服務。